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  →   新闻中心   →   一线新闻 →  正文
航天科技七院航天模塑引入信息化管理工具 、快速完成产品开发和产能爬升侧记
来源:中国航天报     日期:2025年05月23日    字体:【】【】【

前不久,航天科技集团七院航天模塑E22H保险杠项目团队收到合作伙伴发来的感谢信,对公司“不惧人力物力,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,开创T1(第二次试模)即量产的行业先例”表示高度赞扬。说到这封感谢信,项目经理张米、技术经理阴玉伍、成都分公司廖军、成都模具分公司唐东海和团队成员都很自豪,因为他们又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挑战。

2024年10月底,该公司合作伙伴的一个新车型迎来一波需求高峰,启用双轨供货机制,航天模塑被选为二轨供应商。订单虽然来了,但周期的压力也异乎寻常:试模后两周内就要批量供货,而常规的周期是3个月,甚至是6~8个月。

挑战就是商机。见证了航天模塑技术升级和市场成长的张米、阴玉伍秉承一次就做对的开发理念,顶着开发周期长一天公司就少一天订单,甚至造成客户停线的巨大压力,克服项目开发正值春节等诸多困难,在2025年1月27日试模成功,2月10日正式拿到量产订单,2月18日就达到了1100套/天的产能,从试模成功到实现量产的产能爬升只用了3周时间。

截至4月20日,后保险杠已供货约29000套,前保险杠已供货约18000套。这是近几年,航天模塑开发周期最短的项目,开创了新的进度纪录。

张米把创造奇迹的首要因素总结为“得益于在航天模塑‘五精’管理基础上信息化和新管理工具的运用”。面对计划以小时排序、进度罚款以天计的紧张周期,该公司引入信息化管理工具,流程规范化、快捷率大大提升,费时费力的线下沟通变为高效、直接的线上沟通,原本需要4天才能走完的审批流程,如今1天就能解决。

周风险预警机制的使用、项目管理系统的推行也是项目得以快速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。面对只能一次就成功的质量和进度要求,及时识别、化解研发过程中的风险,避免反复就显得尤其重要。项目团队建立跨部门协作沟通机制,坚持每周对项目重点风险进行动态评估,通过数据的形式,直观分析项目质量、进度、成本、资源保障等方面的重点风险,形成跨部门协作化解机制,有效防范了重大风险对项目质量、进度的影响。

作为二轨供应商,要在后发竞争中站稳脚跟、赢得稳定订单,最终考验的还是技术实力。面对保险杠尺寸与客户端车架匹配不稳定的情况,航天模塑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深耕多年的技术底蕴发挥了关键作用,技术部门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,及时、准确地提出解决方案,比计划提前2天顺利解决突发问题。

旧纪录已成为过去,项目团队又向着续写新纪录出发。在纪录的不断刷新中,航天模塑不断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。

秦闽川

联系我们
电话:010-68372291
传真:010-68372291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
邮编:100048
中国航天科技集团
官方微信
中国航天科技集团
新浪微博